新冠肺炎對中國及全球經濟的影響有多大?
來自:商業周刊中文版
彭博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撰文稱,由病毒引起的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否意味著其他地方將停滯不前?至少在2020年第一季度,答案幾乎是肯定的。我們利用一組數據和一個全球經濟大比例模型,來研究哪里受到的影響可能最大:
首先,我們看看貿易和旅游流量。這表明中國進口放緩對澳大利亞和韓國的影響最大,中國游客驟降對新加坡和泰國構成最大風險。接下來,我們使用全球經濟大比例模型NiGEM來預估潛在溢出規模。這表明香港面臨巨大風險,亞洲鄰國和大宗商品出口也面臨顯著風險。NiGEM沒有考慮的兩個因素是供應鏈中斷和金融影響。對于前者,我們使用經合組織的增加值貿易(TiVA)數據集。這顯示亞洲和美國面臨最大風險。為了預估金融風險,我們考察了中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股市走勢相關性。這顯示韓國和日本最容易受到金融風險蔓延的影響。需要明確的是,我們沒有預估其他國家/地區病毒疫情的風險。不過,總體來說,我們假設在經濟聯系更密切的國家/地區,人與人之間的關聯也更多。
對華出口占總出口的比例

彭博經濟研究的情境分析顯示,中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放緩至4.5%。如果發生這種情況,一段時期的進口疲軟將沖擊貿易伙伴。從對華出口占總出口的比例來看,曝險程度最高的主要經濟體是澳大利亞、韓國和巴西。
美國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相對較小,而對中國的出口也有限,因此美國不會面臨同樣的風險。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該病毒是否使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偏離了軌道。我們認為這將使中國無法履行其已經擴大的進口目標。但是我們猜想美國會承認不可抗力,貿易戰休戰協議仍將有效。
來自中國內地的游客人數(百分比)

資料來源:彭博經濟研究
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,中國游客已成為拉動亞洲鄰國及其他一些地區需求的主要力量。導致航班停飛的病毒疫情將限制游客到訪。受影響最大的將是香港和澳門——香港和澳門每年來自內地的游客數量是當地人口的許多倍。在新加坡、泰國和臺灣,中國大陸游客數量占當地人口的比例最大。
衡量溢出效應——如果中國經濟放緩至4.5%,將對GDP構成的影響程度

資料來源:彭博經濟研究
對增長有什么實際影響?我們使用NiGEM來衡量中國經濟第一季度放緩至4.5%假設下的溢出效應。結果(我們首先在這里發布的)顯示,香港遭受的影響最大,與基線相比同比下降1.7個百分點——經濟衰退程度進一步加劇。韓國將遭受0.4個百分點的影響。巴西和澳大利亞則被削弱0.3個百分點。
德國經濟增速可能會被削減0.2個百分點,美國將遭受0.1個百分點的沖擊。